查询一下
虚堂悬镜
[xū táng xuán jìng]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明镜悬于高堂之上,纤微必照。
比喻
比喻人之心地纯正,明察事理。
今义
后用来指执法者明察案情,审断严明公正。
虚堂:高堂。
悬:挂,吊在空中。
镜:用来反映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磨制,现代用玻璃制成。
例 句
1.
在这个
虚堂悬镜
的会议室里,每位参与者的举止都被严格地观察和记录着,任何细微的动作都难以逃脱他人的目光。
2.
老板的管理风格如同
虚堂悬镜
,公正无私,让每个员工都心服口服。
成语故事
南宋大臣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少年时丧父,非常孝顺母亲。性情庄重,写文章很有气势。在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考取进士,做温州瑞安县(今浙江瑞安县)知县。当地民风以强悍耿直闻名,官吏治民崇尚严厉,而陈良翰却用宽厚的方法对待百姓,催缴租税时不下达命令,只是宣布各种东西的名号物色,老百姓高兴地争着缴纳,审理诉讼案件与事实很相符。有人问他用的什么办法,陈良翰说:“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存心公正,洞察是非,就像在空堂里悬挂镜子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明镜高悬
出 处
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元末明初·脱脱、阿图鲁等·《宋史·陈良翰传》
引 证
1.
其立意措词,能颠倒是非,混淆曲直,虽神明之宰,虚堂悬镜,莫能烛其奸。
清·俞蛟·《梦厂杂著•四•讼师果报记》
2.
宰由是听狱,必以(樟柳)神置帽中,坐堂皇,为两造预言曲直,如目睹。人争诵神明,比诸虚堂悬镜,无微不烛。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五•樟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