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宇”这一词汇,其根源可追溯至晋代王隐所著的《晋书》。书中描述薛莹之子薛兼时,以“清素”与“器宇”并提,赞誉他具备非凡的气质与风度:“薛兼清素有器宇,其资望之高远,犹如上国贵族,绝非寻常吴地之人可比。”这里的“器”原本指的是各种容器,但在语境中已演变为象征度量与气量的象征;“宇”则取意于房屋的广阔,用以比拟人的气质与风度之广阔。
至于“轩昂”一词,它的形成与《三国志·孙坚传》中的记载紧密相连。东汉末年,董卓在凉州肆虐,孙坚作为中郎将,对董卓的傲慢无礼深感不满。孙坚向张温列举了董卓的三大罪状,其中便包括“轩昂自高”。这里的“轩”与“昂”都传达了高傲、挺拔的意味,用以描绘董卓的傲慢自大之态。
后来,“轩昂”与“器宇”这两个词汇相结合,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成语“器宇轩昂”,有时也称作“
气宇轩昂”或“意气轩昂”。这一成语用以形容一个人精神饱满,气度非凡,展现出高尚的气质与优雅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