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点击听庖丁解牛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庖丁善于把牛剖割开。
比喻
比喻技艺熟练神奇。
今义
后用来比喻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人,技艺熟练,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厨师。
解:分解,剖开。
牛:名词。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易错点
“庖”不可读作bāo。
例  句
1. 她在编程领域的造诣深厚,解决问题时总能庖丁解牛,轻松找到最佳方案。
2. 这位大厨烹饪技艺高超,切菜时如同庖丁解牛,每一刀都精准无比,令人叹为观止。
成语故事
庖丁给梁惠王屠宰牛,手所触接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盖所抵着的地方,皮肉沙沙作响;进刀时哗哗有声,这些声响像音乐一样悦耳,和《桑林》舞曲的旋律相符,又合于《经首》乐曲的节拍。 梁惠王说:“嗬,好啊!你解牛的技巧怎么精熟到这种地步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解牛之道,已超出了操作技巧的范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也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我便不曾看见过完整的牛了。到现在,我解牛只用精神去感遇牛而不需用眼睛去看牛了,我的感觉器官都停止了活动,但精神却极为活跃。我依照牛天然的肌理,劈开牛骨骼间的缝隙,沿着筋骨间窍穴进刀,按照牛本来的生理结构解牛。牛身上的脉络软骨我都不曾碰到过,更何况是大骨头呢!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宰牛刀,是因为他只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把刀砍折了。观在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所屠解的牛已有数千头了,但我的刀刃还好像是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那些牛的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却非常之薄;用很薄的刀刃插进那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游动的刀刃来说肯定会有余地,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的那样。尽管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见到难办,便小心谨慎,目不转睛,动作也因之放慢。运刀非常轻微,哗的一声牛的骨肉已分解开来,像土块一样堆在地上。此时我提着刀站着,四下打量,因此而心满意足,把它擦干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从中学会了养生之道。”
同义异形
词组
目无全牛
出  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奏刀转然,莫不中音。
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
引  证
1.
然能之至难,鉴之不易,精察之者,必若庖丁解牛,目无全形。 唐·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2.
“往”字千钧,音响铿锵,如庖丁解牛,莫不中肯。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五·大谢·七五》
3.
忍辞校勘夜窗幽,神理须从象外求;与可画先胸有竹,庖丁解在目无牛。 清·赵翼·《瓯北集·二四·编校文端师集感赋三首(其三)》
4.
胸有浩然正气,就首先从精神状态和气势上压倒了搞歪门邪道的人,继而就会如庖丁解牛那样技艺娴熟,迎刃而解。 当代·顾惠·《从“把大青鱼示众”说到敢于碰硬》
5.
引无名氏《竹林诗评》:“何逊之作,不费气力,如庖丁解牛,风成于騞然。” 明·陶宗仪·《说郛》·卷八十
6.
华元化医,如庖丁解牛,挥刀而肯綮无碍,其造诣自当有神,虽欲师之而不可得。 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医药》
7.
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 清·吴伟业·《张南垣传》
8.
一双粗糙瘦硬的手,上了水凳儿就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娴熟自如、游刃有余 当代·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9.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
10.
屠牛吐一朝解九牛,而刀可以剃毛;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 西汉·刘安及其宾客·《淮南子·齐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