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之谈
[qī rén zhī tán]
点击听欺人之谈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指欺骗人的话。
欺:欺骗,蒙混。
人: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之: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在形容词、名词或数量词后。
谈:言论。
例  句
他总是用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来吸引人,但那只是欺人之谈,根本无法兑现。
成语故事
清朝时候,有个姓傅的到浙江当署院。他新官上任,竭力整顿,局面略有一变。他出京的时候是个三品官,不到半年,当上了封疆大吏。不必说,他对朝廷是感激天恩,力图报效的,也因此更励精图治。这位高官从外面子上看他,却是个清官,骨子里也还大有文章。如有一次,有个女的带了个七八岁的男孩,上门非求见傅老爷不可。家人一了解,原来是傅抚院八年前在京为官时的情妇,这男孩就是傅抚院与她私生的。那时,老爷曾答应抚养他们。这次母子找上门来,惊动了姨太太。傅抚院怕太太拼命,就顾不得仁义,想一赶了之。并且还在家人面前连连辩解道:本老爷是个讲理学之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谁知那女人颇有胆识,声言若不面见,即上京控告。傅抚院对此也觉慌了,马上改变对策,与她开讲条件,给一笔钱了结。后来,那女人同意了,只是要价太高,共需六千两银子。怎么办?傅抚院竟想到叫下属县官替他付出,自己则不肯掏一点腰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肺腑之言
实话实说
同义异形
词组
欺人之论
出  处
吾兄这句话是欺人之谈了。他既合你有师生之谊,又把这等的机密大事告诉了你,你岂有不问他个详细原由的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
引  证
1.
唐先生力称使馆并不知有孙某。于是访员示以《地球报》所刊新闻。唐大笑曰:‘是皆欺人之谈,纯出凭空构造。 近代·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2.
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3.
舞文弄墨之辈,专作欺人之谈,且按下不表,单说市井习见之事,即可见我们平日颇不缺乏相绐之乐。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洋罪》
4.
在这里,我们可以断言,陆放翁说的,决非欺人之谈。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白开水最好喝》
5.
其实,在古书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谈。 现代·鲁迅·《致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