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点击听咬文嚼字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
基本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把握整篇文章的实质内容。也用以讽刺人讲话卖弄学识。
今义
后指故意卖弄学识。也指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
咬: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
文: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嚼:用牙齿咬碎。
字: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易错点
1.注意“咬文嚼字”的“嚼”读jiáo。 2.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  句
1. 在文学研讨会上,教授咬文嚼字地分析了这首古诗的每一句,揭示了作者深藏不露的情感与寓意,使得在场的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2. 编辑在审稿时,总是咬文嚼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语法错误或不当表述,确保出版物的语言精准无误,体现了他对文字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成语故事
韩夫人说:“婆婆,请您回家,我有些事要问您。您儿子带回来一封信,我本想给他五贯铜钱作为回礼,但您为什么却狠狠地责罚了他?您做错了,一封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点墨水和半张纸罢了,既不能吃,也不能用,为什么要打他呢?"
旦角说:”我们把信作为抵押,款待了秀才。“
她唱道”您说它只是一点墨水和半张纸,既不能吃,也不能用。“(但她没说完,被打断了)
韩夫人打断说:“一个信字,打什么紧?”
旦角继续唱:“正是因为这十几个笔画组成的“信”字,做臣子的才能成为忠臣,做儿子的才能成为直言敢谏的孩子,做官吏的才能保持清廉的品行,借钱的人绝不会想到要赖账不还。”
旦角说:“姐姐,对于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来说,如果有这个“信”字的话!”
她唱:“就会被亲生儿子尊敬,被视为贤良淑德的妇女。”
她说:“对于男人来说,如果他们有这个“信”字的话!”
她唱:“他们结交的朋友都会称他们为诚信之人。您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个“信”字的作用。”
近反义词
反义词
率尔成章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
引  证
1.
听得院子里还是先前那个人咬文嚼字的念道:“伏以:天街夹道奏笙歌,两地欢声笑语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2.
你是不是当了十几年文教部长,叫文艺界把你的骨头泡软了?学的拿腔捏调儿,咬文嚼字,一身酸气! 近代·蒋子龙·《螺旋》
3.
你们外边人做过孔夫子徒弟,便会咬文嚼字。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六回
4.
我想唯有中国人,喜欢如此咬文嚼字地讲究死后的谥名。 当代·李国文·《涅槃》
5.
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四折
6.
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半瓶醋。 明·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7.
听柯文辉咬文嚼字地说出这番造作话,我忍不住笑了,说:“文辉兄出口成章啊。” 当代·简繁·《沧海》·四三
8.
酒场遇不读书人,所行觞政,切不可咬文啮字,兼以诗词困人。 清·朱焘·《北窗呓语》
9.
(杨执中)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10.
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现代·胡適·《〈水浒传〉考证》
11.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