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点击听取而代之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指夺取并代替别人或别的事物的位置。
取:夺取。
而:表示承接。
代:取代。
之:代词。他(她,它);他们。
例  句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色彩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财富的崇拜。
成语故事
项羽年少的时候既不好好读书又不认真练习武艺,他的叔父项梁为此常常责备他。项羽却不以为然地说:“读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呢?只要能记下人的姓名就够了。学剑术,只能抵抗住少数的人,有什么值得学的呢?要学,就要学万人都不能抵挡的本领。”项梁见他胸怀大志,就教他学习兵法。后来项梁因杀了人,被官府追捕,便带着项羽一同逃到吴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路过钱墉江的时候,项羽、项梁一道去观看巡游的盛况。项羽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样子,自己也想当皇帝,情不自禁地说道:“那个皇帝应该由我取而代之啊!”项梁听了又惊又喜又怕,连忙用手捂住项羽的嘴巴,责备说:“不要胡说八道,这是要灭族的啊!”项梁嘴上虽这么说,然而心中却非常赏识项羽,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将来一定有一番了不起的作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及瓜而代
改朝换代
反义词
出  处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引  证
1.
始皇南巡会稽,高帝时年二十有七,项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宋·俞德邻·《佩韦斋辑闻》·卷一
2.
清初顺治年间……名义上文言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白话的力量潜滋暗长,已经一步步取而代之。 当代·秦牧·《语林采英·流畅自然的文笔》
3.
项籍见之,以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审势》
4.
李穆堂曰:武王未尝代殷也,成汤放桀,未尝立夏后,盖实取而代之。 清·袁枚·《随园随笔·武王未代殷》
5.
高亦陀的心里没有一天忘记了怎样利用机会打倒大赤包,然后取而代之。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四三
6.
以前哈尔滨商场向以俄卢布为单位,现在卢布跌落,日本金票几有取而代之之势。 现代·瞿秋白·《饿乡纪程》·七
7.
(刘守光将元行钦)乃遣人之怀戎,得行珪子絷之。兵过武州,招行珪曰:“守光可取而代也。当从我行,不然,且杀公子。”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高行周传》
8.
名士从来多似鲫,让词人、消受双鬓拜。可容我,取而代? 清·蒋士铨·《铜弦词·贺新凉·陈其年洗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