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点击听一目十行的拼音
基本释义 含褒、贬二义 主谓
基本
一眼可以看十行字。形容阅读速度很快。也形容看文章马马虎虎,不仔细。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目:看。
十: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行: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易错点
“行”此处不读xíng。
例  句
1. 小明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阅读能力,看书时常常能一目十行,迅速吸收书中的精华。
2. 他在图书馆里阅读速度极快,几乎能做到一目十行,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大量信息。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他从小就很聪明,他从孩提时代起直到长大成人,所经历的任何事情,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读书时五行并读,神速而敏捷。他在郡里当治狱官时,到所属的四十二个县巡视,考核囚徒数百、上千人。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起时,他都逐一一一说出罪犯的姓名,以及每人所犯罪过的轻重情节,没有一点遗漏,人们都认为他的记忆力太不寻常了。据说,有一次,应奉和同事许训一起到京师去。从乡里出发以后,许训把一路上见过的长吏、宾客、亭长、吏卒、奴仆等人都暗地里登记下来,要考验一下应奉的记忆力。从京师回到郡里以后,许训把那个长长的姓名登记册拿给应奉看。应奉说:“上次在颍川纶氏都亭吃饭时,一个姓胡的亭长带着一个叫禄的仆人,给我们送水浆喝,为什么没有登记上呢?”听了他的话后,在座的人都惊讶不已,都被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十行俱下
五行并下
七行俱下
反义词
一字一句
同义异形
词组
十行俱下
出  处
读书十行俱下。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简文帝纪》
引  证
1.
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宋·刘克庄·《杂记六言诗》·之二
2.
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〇
3.
看书就得讲方法,一目十行那不是本领,我绝不是一目十行,可是我也决不学速读,那速读是骗人的,我也不学。 当代·李敖·《李敖对话录》
4.
六岁上学,先生取名一鹏,果然是一目十行,过眼成诵。 明·于麟·《清夜钟》·一四回
5.
那么,他是怎样处理它们的?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抑或,拆都不拆? 当代·王海鸰·《大校的女儿》·一五章
6.
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二三回
7.
那先生是位老儒,见他一目十行,到口成诵,到十一二岁便把经书念完,大是颖悟,便叫他随了哥哥,听着讲书。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