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因循苟且
[yīn xún gǒu qiě]
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
基本
指沿袭旧的办法行事,得过且过。
因循:沿袭不变。
苟且:敷衍,得过且过。
例 句
1.
如果我们继续
因循苟且
,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企业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2.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不能
因循苟且
、得过且过,而应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和进步。
3.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
因循苟且
、墨守成规的学生,而是应当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成语故事
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升任宰相,进行变法,他曾在《上时政疏》中写道:“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倖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像因循守旧、苟且偷生、贪图安逸、无所作为的行为,或许能侥幸一时,却不能长久安定。晋、梁、唐的三位帝王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灾难变乱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那时候再想用法度来救自己,也已经来不及了。以古代的经验来衡量现代,那么天下的安危成败还是有挽回的余地的。有所作为的时机没有比现在更紧迫的了,错过了今天,我担心您将来会后悔莫及。王安石的基本思想具有不盲从权威、不拘泥于教条的特点,但遗憾的是,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了。后来,成语“因循苟且”渐渐流传开来,也称“因循苟安”“苟且因循”等,指沿袭旧规矩办事,马虎敷衍,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因循”指沿袭,“苟且”指敷衍,只图目前,得过且过。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聊以塞责
自暴自弃
敷衍塞责
反义词
革故鼎新
除旧布新
推陈出新
同义异形
词组
因循苟安
苟且因循
出 处
是以慎忌积于中,则政事废于表,因循苟且之心作,强毅久大之性亏。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
引 证
1.
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宋·吕祖谦·《答潘叔度》
2.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倖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北宋·王安石·《上时政疏》
3.
他对颠三倒四,因循苟且,平庸笨拙的行为最无法忍受。
威尔·社兰·艾丽尔·杜兰·《拿破仑时代》
4.
憎苍蝇竞血,恶黑蚁争穴。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
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
5.
大吏不敢因循苟且,属员何敢纵恣贪污?
清·朱寿朋·《东华续录·光绪一》
6.
再抬眼看看北平的文化,我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因循苟且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