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恶扬善
[yǐn è yáng shàn]
点击听隐恶扬善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
基本
隐瞒人的坏处,而表扬他的好处,这是古代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隐:隐讳,隐瞒。
恶:罪过,罪恶。与“善”相对。
扬:宣扬。
善:美好。与“恶”相对。
例  句
1. 她生性宽和,为人厚道,和人相处总是隐恶扬善,同事们都很喜欢和她交往。
2. 虽然隐恶扬善是种美德,但因此而让许多人抱著侥幸的心态,以为可以得过且过,就适得其反了。
成语故事
有人问孔子:“怎样的人才算上聪明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君舜,可以算得上聪明人。”那人又问:“舜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呢?”孔子说:“天下的事理,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知识,却是极其有限的。愚笨且刚愎自用,这种人自然算不得聪明。那舜虽然天资过人,遇事却极为虚心,必定诚恳地请教他人。回答的虽然极为肤浅,但总要潜心审察。假使得到的回答不合法度,不在道理,也即恶言,他就将恶言隐藏起来,不轻易宣扬出去。假使得到的回答合乎法度,言之在理,他就极力赞扬,传播开去,使人们效法。请教时,听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而都合乎道理,他就审察二者之间最合法度的道理,向人民宣传。这就是古人所称道的以合乎天下的道理为聪明。舜能够做到这样,自古至今,有谁能比得上他呢?”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掩过扬善
掩恶扬善
人弃我取
反义词
红口白牙
同义异形
词组
掩恶扬善
隐恶扬美
出  处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礼记·中庸》
引  证
1.
(美娘想道)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
2.
但我对于有关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将罗马字来替代,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 现代·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3.
我们对于死人,照例是隐恶扬善,何况是古代诗人,篇章遗传,好像是痰唾珠玑,纵然有些小小乖僻,自当加以美化,更可资为谈助。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诗人》
4.
于而龙对于朋友的往事,他那隐恶扬善的汉子精神,认为既往之事,留给历史去评价吧!何必播扬出去,让别人再受奚落。 当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三章
5.
旧社会有谀墓习惯,年谱、行状、墓志铭系亲友执笔,故不免隐恶扬善。 近现代·周志俊·《粤皖之争与帝制活动》
6.
你若三朝便回,隐恶扬善,也不见得事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7.
奴家也要隐恶扬善,情愿住在下边。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