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
[rán méi zhī jí]
点击听燃眉之急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比喻
比喻事情非常紧迫。亦喻指异常紧迫之事。
燃:烧。
眉:眉毛。
之:助词。
急:急迫;紧急。
例  句
1. 面对公司的财务危机,我们需要尽快找到解决之道,以解燃眉之急
2. 洪水泛滥,灾区人民急需食物和药品,我们必须尽快送达,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典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近闻玄德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有燃眉之急。”汉献帝时,曹操作了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恣肆达到顶点,各地汉室的皇族,见曹操专权恣肆,纷纷起来反抗,这时东吴孙权,也不听号令。曹操要统一天下,他分别打败了刘表、刘琦,与刘备在新野等地交战,刘备因地狭兵少,无法支持。孙权见曹操大兵压境,也有点害怕起来,派鲁肃到刘备那里,打探消息,并和刘备商议,刘、孙两方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但是孙权的文臣们,见曹操兵力强大,不敢抵抗,都建议投降。所以,鲁肃邀请诸葛亮同赴东吴,说服孙权出兵。诸葛亮到东吴以后,孙权帐下的谋士,都来和他辩驳。张昭是谋士中的领袖,他带着责问的口气对诸葛亮说:“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先生居住在隆中的时候,时常拿自己来比喻战国时的管仲、乐毅。管仲相桓公,使桓公成为诸侯的盟主,乐毅替燕出兵伐齐,攻下七十余城,现在刘备得到你之后,非但没有能够帮助他强大起来,反而失去了新野,丢弃了樊城,富阳长城吃了败仗,又逃到夏口去,像燃眉一样的急迫,你还比不上管仲、乐毅的万分之一呢!”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迫在眉睫
迫于眉睫
迫不及待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燃眉
眉急
出  处
及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走夏口,有燃眉之急,岂有管、乐万分之一耶?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引  证
1.
当唐绍仪南下接受政权时,北方财政捉襟见肘,四国借款“远水难救近火”,因此他向比利时银团接洽成立了这笔小借款,以济燃眉之急。 近现代·陶菊隐·《袁世凯演义》·第一七回
2.
济困的根本办法是动员起来,生产自救,但燃眉之急是必须解决的。 当代·克扬·《献礼》
3.
民且麇惊狼顾,市之邻境,鬻之异乡,求以应官需而解燃眉之急。 宋·陈仁子·《牧莱脞语》·卷一二
4.
常飞在这燃眉之急的时刻,站在战斗行列以外,是可耻的,绝对不能容忍的! 现当代·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三章
5.
他现在只能摆出一副可怜相,给众人宽心说,他妻子已经去丈人门上借钱,一旦借回来,一定先给众人解燃眉之急。 当代·路遥·《平凡的世界》(下)·二〇章
6.
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市籴二》
7.
此时正是燃眉之急,岂不用他。 明·佚名·《英烈传》·第五三回
8.
此在目前,实救燃眉之急。 现代·叶圣陶·《前途》
9.
一日,偶见枕顶绣鞋……妹言:“吾所手制,将鬻之以救燃眉之急。”予闻之惨怀,洒泪不能已。 明·李开先·《闲居集·七·亡妹卢氏妇墓志铭》
10.
秋高马肥,防御为急……而兵政废弛之久,在所无兵,若驱乌合之兵,以救燃眉之急,未有能济者也。 明·余继登·《止矿税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