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机立断
[yìng jī lì duàn]
点击听应机立断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指抓住有利的时机,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应:顺应,适应。
机:时机,机会。
立:立刻。
断:判定,决定。
例  句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火警,消防队长应机立断,指挥队员们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成功地将火势控制在了最小范围内。
2. 在股市暴跌的关键时刻,投资者应机立断,果断抛售手中的股票,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
成语故事
源见“当机立断”。“当机立断”原作“应机立断”。三国时,魏国文书官陈琳因为文笔佳、学问好,曹丕、曹植兄弟常与他书信往返,分享自己写的文章,交换意见与心得。有一次,曹植把写好的〈龟赋〉给陈琳看,第二天陈琳便回信盛赞曹植的文笔,说他高才脱俗,文章用语绝妙,意境深远,这种天赋,一般人即使花时间学习也办不到。陈琳并用古代名剑青萍、干将来比喻曹植的才气,这两把名剑十分锐利,削铁如泥,任何东西都能立刻切断,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而曹植的才华就如这两把剑般地超群。在这篇文章中,“应机立断”是用来形容青萍、干将这两把古代名剑的锐利,任何东西一切下去马上就断了。后来,“当机立断”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当下立刻作出决断,毫不迟疑。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英明果断
反义词
迟疑不决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
引  证
1.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疑在虑後,研鉴方定。 南朝梁·刘勰·《送河南佥事汤侯序》
2.
遇事敏决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 明·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汤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