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点击听有眼不识泰山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紧缩复句
基本
指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
比喻
比喻见识浅陋,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就在自己眼前。
今义
后用“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识不广,认不出眼前的有地位、有本领的人。
有:存在。
眼: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
不:副词。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泰山:山名,五岳之一,在山东泰安北。
用法提示
含讽刺意;常用作向他人道歉时的客套话。
例  句
1. 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张先生。
2. 你们如果有眼不识泰山,硬要把头往石头上撞,那么你们的下场一定是头破血流。
3. 人民有一句俗语说:“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故事
唐代道士徐灵府在《文子·九守》中,以目与耳的局限为例,提出了感官认知的局限性。他写道,当我们用眼睛去洞察细微的秋毫之末时,往往就会忽略那震耳欲聋的雷霆之声;同样,当我们用耳朵去分辨金玉之音的细微差别时,也会错过那巍峨壮观的泰山之形。后人根据这一典故,创造了“有眼不识泰山”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的局限或偏见,而无法识别或欣赏就在眼前的卓越或重要的人物或事物。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保持开阔的视野,避免因为自己的狭隘而错过真正的价值。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有眼无瞳
不识泰山
反义词
火眼金睛
慧眼识金
独具慧眼
引  证
1.
我在家时,只知道他会做诗词小品,却原有这等大学问,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近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〇回
2.
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难怪得,我总觉得,你不像个帮人的人啦。 现代·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
3.
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听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声者,目不见太山之形。 唐·文子·《文子·九守》
4.
[净]我是谁?[末]有眼不识泰山。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八出
5.
马周晓得此情,再三请他相见。达奚拜倒在地,口称:“有眼不识泰山,望乞恕罪。”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6.
那女子笑逐颜开,忙喝从人解缚,拥至正中交椅上坐定,纳头便拜,道:“贱妾有眼不识泰山,冒犯文爷,万死莫赎。”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六回
7.
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的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二先生拉着老武激动地说:“好恩人哩!呃,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近现代·马烽、西戎等·《吕梁英雄传》·一〇回
8.
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9.
黄胖姑道:你这人好不明白!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10.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晋·刘伶·《酒德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