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得利
[yú rén dé lì]
点击听渔人得利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指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今义
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渔人:以捕鱼为业的人。
得:得到(跟“失”相对)。
利:利益;好处。
例  句
1. 双方为了争夺这个项目的合作权,争执不休,最终却让一直在一旁观望的第三方公司渔人得利,成功签下了合同。
2. 他们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旁边的人正在偷偷观察,准备渔人得利,窃取他们的成果。
成语故事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赵国企图攻打燕国。著名游说之士苏代替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路过易水,看见有一只河蚌从水中上岸来晒太阳,恰好遇着一只鹬鸟飞来。鹬鸟看见河蚌张开贝壳在晒太阳,便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立刻合拢贝壳,一下子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变成一只死蚌。”河蚌说:“我今天不开壳,明天不开壳,你就成了一只死鹬!”他俩谁都不肯罢休。正当相持不下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渔翁,他毫不费力地捉住了河蚌和鹬鸟。”苏代讲完了这段故事就对赵王说:“假如赵国去攻打燕国,两国相争,彼此削弱,那么,强大的秦国就会坐收渔人之利,请大王三思而行。”赵惠王听了,觉得苏代言之有理,于是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渔翁得利
田父之获
同义异形
出  处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引  证
1.
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2.
他们这叫同室操戈,自相残踏,又叫作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清·蔡友梅·《新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