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点击听愚公移山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比喻
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愚公:“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也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移山:移动山岳。
例  句
1.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2. 他的创业过程就像愚公移山一样,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他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3. 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人们尊称他为愚公。他的家宅恰好坐落在太行山和王屋山这两座雄伟的山脉之间。由于这两座大山阻隔了山北的道路,愚公下定决心要铲平这两座阻碍。他的妻子担忧地问:“凭你一人之力,怎么可能移走这两座庞大的山呢?你又打算将挖出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愚公目光坚定地说:“我们可以将挖出的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毅然带领着他的子孙们,开始了挖山运土的艰辛工作。他们每年往返渤海一次,尽管进度缓慢,但从未放弃。河曲的一个智者,智叟,听闻了愚公的事迹后,讥笑他道:“你这是在徒劳无功,你的力量连大山的一丝一毫都无法撼动。”愚公听后,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坚定地说:“你真是太顽固了。我虽年老,但我有儿子,儿子将来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长,我们怎么可能挖不平呢?”
天帝听闻了愚公的事迹,被他的坚韧精神所感动,于是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这两座大山移走。从此,冀南和汉阴之间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种坚韧不拔、无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义异形
词组
移山
出  处
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引  证
1.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心痴。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宋·张耒·《柯山庥·山海》
2.
不佞道谢中庸,识乏康济,既无愚公移山之志,亦非鲁连蹈海之游。 明·冯琦·《答朱鉴塘》
3.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清·黄宗羲·《张仓水墓志铭》
4.
这帐就给儿子。儿子可以再给孙子。愚公移山,那就是世代挖山不止。 当代·贾平凹·《龙卷风》·五
5.
其于徇国,靡忘愚公移山之心。 宋·洪咨夔·《龙州到任谢庙堂启》
6.
不佞道谢中庸,识乏康济,既无愚公移山之志,亦非鲁连蹈海之游。 明·冯琦·《答朱鉴塘》
7.
敝处试造三年,刻楮不成,有同儿戏,亦当效愚公移山,勉卒此功。 清·曾国藩·《覆李宫保》
8.
偌大一座山岭,要寻找区区一枝笔一方砚不啻大海捞针呀!这恐怕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行。 当代·王小鹰·《丹青引》·六
9.
(叔父辄曰)宇宙名物,有切己者,虽锱殊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如此用心,虽极钝之资,未有不能记也。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三·假年》
10.
此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惘蔽矣。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38·致弟沅弟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