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点击听如坐针毡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述宾
基本
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今义
形容有所忧虑而心神不安。
如:像;如同。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针:细长像针的东西。
毡:毡子。
用法提示
含不安意。
例  句
1. 在那个紧张的会议上,他如坐针毡,生怕自己的提案被否决。
2. 等待面试结果的那几天,他每天都如坐针毡,担心自己会被淘汰。
3. 面对老师的严厉质问,小明感到如坐针毡,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成语故事
在晋朝时期,杜预的儿子杜锡因其才华被朝廷看中,被召入宫中担任文学侍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经过几次升迁后,最终成为了太子舍人,负责管理宫中的一切事务,并为愍怀太子效力。
然而,愍怀太子并不是一个容易辅佐的主子。他性格乖张,行为举止常常出人意料,且不思进取。杜锡作为太子舍人,每日都需要与太子接触,对太子的种种行为深感忧虑。他衷心希望太子能够有所改变,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储君。因此,他常常直言劝告太子,希望他能改正自己的行为。
可惜的是,愍怀太子并没有将杜锡的忠告听进去。相反,他觉得杜锡过于多管闲事,对他的劝告感到厌烦。为了惩罚杜锡,太子暗中在他经常坐的毡子中插入了许多针。当杜锡毫不知情地坐下时,被针刺得疼痛难忍,血流如注。
几天后,愍怀太子故意询问杜锡前几天在做什么,为何看起来有些异样。杜锡自然不敢直言太子的恶作剧,只能借口说自己喝醉了酒,什么都不记得了。然而,太子却一再追问,让杜锡陷入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这个故事来逐渐流传开来,演变成了“如坐针毡”这一成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极度不安、心神不宁的状态,就像坐在插满针的毡子上一样难以安坐。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的焦虑和无助感。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唐·房玄龄等·《晋书·杜锡传》
引  证
1.
精神凋瘁,形体支离,谒告卧家,职事弛废,凛然震惧,如坐针毡。 宋·真德秀·《再乞宫祠状》
2.
林冲在柴大官人东庄上,听得这话,如坐针毡。 清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十一回
3.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当代·刘绍棠·《蒲柳人家》·二
4.
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不?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三三回
5.
从东郊传过来隆隆炮声,声声震撼着卢象升的心,使他如坐针毡。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6.
到了次日,范生如坐针毡一般,坐立不安,时刻盼望。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二三回
7.
却说方腊在帮源洞如坐针毡,亦无计可施。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九八回
8.
你知道我不在你的身旁,我简直是如坐针毡,哪有什么乐趣? 现代·徐志摩·《情书一束》
9.
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10.
(吉)平只是大骂(曹操)。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三
11.
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毡。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六回
12.
全庄的群众和领导人员都焦急地等待着,如坐针毡。 现代·谷峪·《萝北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