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载道
[yuàn shēng zài dào]
点击听怨声载道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怨:怨恨。
声:声音。
载:充满。
道:道路。
例  句
1. 由于连续几天的暴雨,城市内涝严重,许多居民怨声载道,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排水问题。
2. 公司最近出台的新政策引发了员工们的不满,办公室里怨声载道,管理层正在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成语故事
东汉顺帝(刘保)时期,有一个人叫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他相貌奇伟,学识丰富,四方有志之士都慕名前来向他请教。公元133年,发生了地震、山崩、火灾,汉顺帝叫公卿大夫推荐贤才,讨论兴利除弊的治国方策。于是,卫尉贾建使向汉顺帝荐举了李固。李固上书分析形势,提出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数都被顺帝采纳。所以,李固被拜为议郎。当时政治腐败,宦官的势力很大。他们不但可以兼做朝官,还可以将爵位传给养子,可以随意荐举人做官。因而,形成了“无功小人,皆有官爵”的局面,这样便大大激怒了有德有才的士人。李固一派比较耿直的官僚凭借梁皇后家的势力,企图和宦官对抗。梁皇后的父亲叫梁商,任大将军。他以皇后父亲的身份执掌朝政,但为人小心谨慎,没有主见。李固想借助于他的力量来改变腐朽的朝廷政风,就向他上书说:“忠义的道路被关闭,图谋私利的大门就会被打开;图谋私利的大门一旦被打开,忠义之路就会完全被堵塞了。从前,汉安帝(刘祜)在内部信任伯荣、樊丰等人,在外部重用周广、谢恽之流,这帮人明目张胆公开接受贿赂,任用官吏根本不讲什么顺序、等第,弄得天下人怨声载道。”李固建议梁商提倡忠义,任用贤才,端正政风,整顿朝纲,使腐败的社会风气得到彻底的改变,以此巩固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但是,梁商思前想后,胆小怕事,不敢采纳李固的政治主张。
同义异形
词组
怨声盈路
怨声满道
怨声载路
引  证
1.
又如这次岭东破坏公路,民众怨声载道。 现代·萧乾·《岭东的黑暗面》
2.
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昌赖梦得得免。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叶梦得传》
3.
没造化的,撞着吾爱陶,胜过遭瘟遭劫。怨声载道,传遍四方。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八
4.
管家道:“这话难说。不是为此,怎么这官厅子上一个个都怨声载道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三回
5.
白巡长到各户去通知防空的事。所到之处,怨声载道。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九一
6.
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 佚名·《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7.
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现代·茅盾·《锻炼》·十九
8.
郡县征敛,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和气未洽。 唐·张廷珪·《谏白司马坂营大像表》
9.
唐穆宗时,令狐楚为相,为景陵使,以佣钱献羡徐,怨声载路,致有衡州之贬。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九
10.
湛(甘泉先生)之事行,而称不便者怨声遂载道。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三·化俗未易》
11.
浙中大扰,无不破家者,其时怨声载道。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12.
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13.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佚名·《诗比·大雅·生民》
14.
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