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王安石积极倡导政治改革,反对墨守成规,这一立场直接触及了当时大官僚和大贵族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了他们激烈的反对和围攻。面对这样的困境,文学家苏洵以一篇《辨奸论》为王安石的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文中,苏洵写道:“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自然现象。然而,当谈及人世间事物的发展演变和道理的相互关联时,其复杂程度与难以预测性,又怎能与天地间的阴阳变化相提并论?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是贤能之人也有时难以洞察这些变化。这究竟是何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被喜好与厌恶所扰乱,行动又受到利益与害处的牵制。”苏洵的这段话,通过“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通过观察某些征兆可以预见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观点。这一成语也可以被改写或衍生为“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或“
月晕础润”等,均用以表达从细微的征兆中洞察事物发展趋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