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点击听三缄其口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述宾
基本
在嘴上贴了三道封条。形容说话谨慎或一句话也不愿说。
今义
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
三:二加一后所得到得数目,表示再三、多次。
缄:闭,封,缄默。
其: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口:嘴。
易错点
1.“缄”,读作“jiān”,不能读作“xián”。 2.“缄”,不能写作“钳”。
例  句
1. 在涉及公司即将发布的重大战略调整时,他选择了三缄其口,以避免泄露任何可能影响市场判断的信息。
2. 面对媒体的追问,他选择了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关于即将发布新产品的细节,以保持市场的神秘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三缄
引  证
1.
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劇。”故金人三城其口,慎言语也。” 先秦·姜太公·《太公金匮》
2.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汉·刘向·《说苑·敬慎》
3.
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 宋·尤袤·《全唐诗话·姚崇》
4.
四娘以饴和椒涂其盏,使婢馈客。祝不知,径啜之,吻若胶粘,且麻不可耐,及视其器,始悟四娘怪其言,将使学周庙金人,三缄其口耳,大笑而去,后亦不再哓哓。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田一桂》
5.
能慎言,当然于慎言之外不会多说废话。三缄其口只是象征,若是真的三缄其口,怎么吃饭?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废话》
6.
有的工厂贿赂视察员,叫他三缄其口,不要揭穿。 现代·邹韬奋·《萍踪忆语·金圆王国的劳动妇女》
7.
一看“背景复杂”,“后台”强硬,便三缄其口,拔脚开溜。 当代·李庚辰·《说“较真儿”》
8.
足下能三缄其口,不为一作不平鸣乎? 清·李渔·《与梁石渠》
9.
只有那些遇事“三缄其口”的金人,那才真是社会的蟊贼。 当代·佚名·《闻一多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