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
[sān jiào jiǔ liú]
点击听三教九流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并列
基本
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
今义
后来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例  句
1. 他这几年走遍五湖四海,交游之广,遍及三教九流
2. 我是生意人,三教九流的朋友我都得罪不起。
成语故事
“三教九流”这一成语,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融合。其中,“三教”——儒教、佛教、道教,源自《周书》记载,讲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面对社会动荡,民众纷纷寻求精神慰藉于佛道,他因此担忧其经济负担,于建德二年十二月召集群臣及僧道,探讨并确立了儒、道、佛的次序,展现了当时统治者对文化宗教的深刻思考与权衡。而“九流”则源自《汉书》,描绘了刘向在整理古代典籍时,依据学术思想的异同,将纷繁复杂的学派归纳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大流派,这一分类不仅是对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系统总结,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与多元。 后来,“三教”和“九流”这两个词被合并成了“三教九流”,也作“九流三教”,用来泛指宗教、学术领域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种职业或各种行当的人以及江湖上各色人物。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五行八作
各色人等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九流三教
引  证
1.
他们做过的船工、土工、烧窑工、搬运工,甚至三教九流,无所不为,一直找不到栖身的地方。 现代·欧阳山·《苦斗》
2.
在过去来说,他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没有不交往的。 现代·刘流·《烈火金刚》·第八回
3.
折莫是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作赋吟诗,说古谈今,曲尾歌头,洒银钩,夺彩筹,攧兰攧竹,更身材十分清秀。 元·无名氏·《百花亭》·二折
4.
自幼聪明好学,该博三教九流,贯串诸子百家。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五
5.
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休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
6.
汉代有一位大学者,名叫刘向,博通经术,评论历朝政治得失,有独到见解,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
7.
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8.
我在这儿监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够得到大量的情报。 现代·老舍·《茶馆》·第三幕
9.
(曹)操怒曰:“汝有何能?”(称)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二三
10.
(梁山泊)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七一
11.
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
12.
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纪上》
13.
刘向司籍,九流以别。 东汉·班固等·《汉书·叙传下》·一○○下
14.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四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