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其门而不入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点击听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转折复句
基本
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看看。
古义
原指夏禹治水的故事。
今义
后形容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其:第三人称代词。
门:建筑物、车船等的出入口。又指安在出入口上能开关的装置。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入:进入。与“出”相对。
例  句
他为了工作,三过其门而不入,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成语故事
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很贤明。颜子处于政治昏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住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很贤明。孟子说:“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方式虽有所不同)有着相同的原则。禹想到天下有人遭受了水患,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遭受了水患一样;稷想到天下有人在挨饿,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禹、稷和颜子如果互相交换地位,颜子也会三过家门不进去,禹、稷也会过着清苦的生活而自得其乐。假如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殴,要去制止他们,纵使披着头发,连帽带子也来不及结就去制止他们都可以。(禹、稷的行为正好比这样。)如果本地方的邻人在斗殴,也披着头发不结好帽带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纵使关着门不理睬也是可以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公而忘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三过家门而不入
出  处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
引  证
昔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你此日在家耽搁,已非古圣饥溺之怀,况可稍留数日乎?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九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