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足
[sān fēn dǐng zú]
点击听三分鼎足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
今义
后比喻三方并立对峙的政治局面。
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分:分开,区划开,跟“合”相对。
鼎:比喻三方并立之势。
足: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
例  句
1. 当时的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三分鼎足,难以预测最终的胜者。
2. 魏蜀吴三国在那个时期三分鼎足,相互对峙。
成语故事
在楚汉争霸中,韩信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韩信效忠刘邦,汉王就会胜利;韩信投向项羽,项王就能成就霸业。如果韩信自立为王,则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韩信先自立为齐王,后得到刘邦的认可。这时,齐国有个智谋之士叫蒯通的,他分析了政治、军事形势,装扮成相面先生前去劝说韩信,蒯通说:“假使你能听取我的计策,不如对刘、项双方都不损害,让他们共存下去,你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种形势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是,韩信想到汉王刘邦对自己的恩德深重,终不忍心背叛刘邦,因而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这样,刘邦很快就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
出  处
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引  证
1.
(帝赐融玺书曰)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二三
2.
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 元·关汉卿·《单刀会》·一折
3.
后来苏学士有古风一篇,单咏跃马檀溪事。诗曰:“……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四回
4.
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