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谈论了人的品性,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他说道:“有些人外表看似严厉,但内心却十分怯弱。如果用小人来做比喻,他们就像那些挖墙洞的小偷一样。”这句话揭示了某些人的真实面目:他们因为害怕失败、担忧被拒绝或其他原因,而故意表现出过度的自信。他们可能在表面上显得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缺乏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去支撑自己的行为。这个观点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色厉内荏”,有时也被称为“
外厉内荏”或“
色厉胆薄”。在这里,“色”指的是表情或外在的表现,“厉”是严厉、强硬之意,而“荏”则代表内心的怯弱和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