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点击听杀鸡儆猴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
鸡: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儆:让人自己觉悟而不犯过错。
猴: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
例  句
1. 为了整顿公司纪律,经理决定杀鸡儆猴,对一名违规的员工进行了严厉处罚,希望其他员工能够引以为戒。
2. 老师在课堂上警告学生不要抄袭作业,并提到学校会采取杀鸡儆猴的措施,以确保公平和诚信的学习环境。
成语故事
在清朝末年,文制台作为一位地方官员,因在外国领事公馆附近处决了一名亲兵而引发了外国领事的不满。这位领事愤怒地前来质问文制台,为何选择在公馆旁如此显眼之处执行死刑。面对领事的质疑,文制台迅速思考并编造了一套说辞。他解释称,这名亲兵实际上是一名拳匪,专门针对洋人,并对领事本人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展示对这类威胁的零容忍态度,他特意选择在领事公馆旁处决这名亲兵,以此作为对其他拳匪的警告。文制台进一步解释道:“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杀鸡骇猴’。这意思就是说,当把鸡杀了,猴子自然会被吓住。我虽然只是处决了这名亲兵,但所有的拳匪看到这个例子后,一定会心生畏惧,将来自然不敢再与贵领事为难了。”领事听后,觉得文制台的做法虽然严厉,但确实展现了对洋人安全的重视,于是赞扬了他的决断,随后便告辞离去。从此,“杀鸡骇猴”这个成语便逐渐流传开来,用来比喻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告或吓唬其他人。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称作“杀鸡吓猴”或“杀鸡儆猴”,成为了中文中常用的一个表达方式。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以儆效尤
惩一儆百
反义词
赏一劝百
同义异形
词组
引  证
1.
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现当代·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
2.
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