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在征服越国后,其内心膨胀,骄奢日盛。他轻信谗佞之言,不惜民力,大兴土木,筑造了富丽堂皇的姑苏台,更因在奸臣的挑唆下,一怒之下,将忠臣伍子胥残酷杀害。自此以后,夫差便沉溺于声色犬马,国家大事全然不顾
一日,夫差召见术士公孙圣,欲求解一梦之惑。公孙圣细听夫差所述梦境后,缓缓言道:“善舟者溺于水,善驭者失于马,君子以所好为祸之端。”此言深意,乃指那些精通驾舟之人,常因自负而溺于波涛;擅长骑马之士,亦易因骄矜而坠马受伤。这番话实则是在告诫吴王夫差,过度沉迷于个人的喜好与成就之中,正是国家祸患的根源。
然而,夫差对此忠言逆耳,未能醒悟,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吴国国运日衰,一步步走向覆灭之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善驭者失于马”这一警世恒言逐渐演变为成语“
好骑者堕”,亦或“好船者溺”、“善骑者堕”等,广泛流传于民间,用以警醒世人:即便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若不慎行,亦可能因疏忽大意而功败垂成,遭受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