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颛孙师,字子张,曾向孔子提出一个问题:“读书人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是通达呢?”孔子反问:“你所理解的通达是什么?”子张回答:“通达即在任职时有威望,家中也享有声誉。”孔子回答说:“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这只是名声,真正的通达应该是品行端正,处事公正,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如何以谦逊待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家庭,都能事事如意。若只追求名声,表面上装作仁义,实际行为却不符,这样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家庭,都只能靠欺骗来获取名声。”这一段对话演化出成语“察言观色”,比喻揣度对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