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点击听察言观色的拼音
基本释义 含褒、贬二义 联合
基本
揣度对方的话语,观察对方的脸色,以摸清其真实意图。
比喻
比喻揣度对方的心思。
察:细看,详审。
言:话。
观:看。
色:脸色。
例  句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总能通过察言观色来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取得谈判的主动权。
2. 在职场上,察言观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事和上司的需求,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成语故事
孔子的弟子颛孙师,字子张,曾向孔子提出一个问题:“读书人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是通达呢?”孔子反问:“你所理解的通达是什么?”子张回答:“通达即在任职时有威望,家中也享有声誉。”孔子回答说:“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这只是名声,真正的通达应该是品行端正,处事公正,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如何以谦逊待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家庭,都能事事如意。若只追求名声,表面上装作仁义,实际行为却不符,这样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家庭,都只能靠欺骗来获取名声。”这一段对话演化出成语“察言观色”,比喻揣度对方的心思。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鉴貌辨色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春秋战国·孔子等·《论语·颜渊》
引  证
1.
察言观色,务尽情理。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2.
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已觉了七八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3.
要是他们都挺加小心,守口如瓶,不肯提老三,起码她能察言观色,看看有什么空子可钻。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十九
4.
同秀这个人,本是傻子,那里晓得察言观色,却自答应了。 清·魏秀仁·《花月痕》·一八回
5.
朱暮堂很欣赏苏沛霖的口才,更赞美他善于察言观色,理会自己的心思。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一部四
6.
自成对这些他所不知道的和随口胡答的问题,也不继续追问,只暗中察言观色,心中有数。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7.
善于察言观色的司机发现,县长的脸不像一路上那么严肃了。 现代·梁晓声·《张大指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