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中记载:“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一段对谈:公孙龙自诩通达事理,博闻善辩,无人能及,但却总觉得无法理解庄子的言论,于是询问魏牟这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直言说公孙龙见识浅薄,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小,他对公孙龙说道:“你竟然妄图用观察的方式来探寻庄子言论中的奥妙,用辩论的方式来求取其中的真谛,这简直就像用竹筒去窥探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一样,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魏牟告诫公孙龙不要再去试图理解庄子的言论,以免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学成,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学问。公孙龙听了魏牟的话后,
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成语“
张口结舌”便源于此,指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
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惊愕而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