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 , miù yǐ qiān lǐ]
点击听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拼音
基本释义 复句
基本
开始之时略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极大的错误。多用来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也说明小毛病会导致大错误。提醒人们要慎于开始。
差:差错,过失。
之:相当于“的”。
毫厘: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
谬:谬误,差错。
以:跟“而”相同。
千:数词。千。
里:长度单位。古以三百步为一里,今以一百五十丈为一里。
用法提示
含警示意。
易错点
“差”此处不读chà。
例  句
1.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它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崩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成语故事
《礼记》中阐明,朝觐、聘问、丧祭、乡饮酒、男婚女嫁等礼仪,乃治乱之根本。水患频发,源于防范不力,河堤失守;天下纷扰,则因礼法不彰,前贤之教被轻忽。是以,欲防夫妇不和、风俗败坏,则男婚女嫁之礼不可废;欲止老少无序、纷争不息,则乡饮酒之礼不可轻;欲防臣忘君恩、子孙忘祖,则丧祭之礼不可缺;欲保君臣名分、避免战乱频发,则朝觐、聘问之礼不可失。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趋善避恶,故先王对礼法尤为尊崇。《易》云:“君子慎始。”即便初起微瑕,亦能积小成大,终成大患。此即其理。因此,诞生了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亦有“毫厘千里”、“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等说法,皆警示人们于细微之处需严谨,以免因小失大,酿成大错。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佚名·《礼记·经解》
引  证
1.
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弟子·《论语·先进》
2.
汝但知见难不救,便是杨朱;可知见难必救,则为墨翟?有同室之斗,有乡邻之斗,其间权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六回
3.
乱真之似,失实之名,一有所蔽,而天地为之易位,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与包详道书》
4.
故《易》曰:“差以豪厘,谬以千里。” 东汉·班固等·《汉书·司马迁传》
5.
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6.
冯椅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汉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清·朱彝尊·《经义考·易纬通卦验》
7.
然而,不知是说明不当,还是认识误差,许多投稿者将国徽误为国标,或想象作普通的证章和纪念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致使所有投稿者绘制的所谓国徽图案均不足以表征国体。 当代·于江·《开国大典六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