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阐明,朝觐、聘问、丧祭、乡饮酒、男婚女嫁等礼仪,乃治乱之根本。水患频发,源于防范不力,河堤失守;天下纷扰,则因礼法不彰,前贤之教被轻忽。是以,欲防夫妇不和、风俗败坏,则男婚女嫁之礼不可废;欲止老少无序、纷争不息,则乡饮酒之礼不可轻;欲防臣忘君恩、子孙忘祖,则丧祭之礼不可缺;欲保君臣名分、避免战乱频发,则朝觐、聘问之礼不可失。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趋善避恶,故先王对礼法尤为尊崇。《易》云:“君子慎始。”即便初起微瑕,亦能积小成大,终成大患。此即其理。因此,诞生了成语“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亦有“毫厘千里”、“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等说法,皆警示人们于细微之处需严谨,以免因小失大,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