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见渊鱼
[chá jiàn yuān yú]
点击听察见渊鱼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基本
眼光锐敏得看到深渊之下的游鱼。多指在上者以苛察为明;并暗示将有不祥的事情发生。形容人过于精明。也指知道或掌握别人的隐私秘密。
比喻
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
察:观察。
见:看见、看到。
渊:深水潭。
鱼:水中的生物。
例  句
1. 他过于敏感,总是察见渊鱼,使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
2.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当避免察见渊鱼,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和隐私空间。
成语故事
《列子·说符》中,周朝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其深意在于警示人们,能轻易窥见深潭中游鱼之人,并非吉兆;同理,那些能洞察他人隐秘心思的人,也往往会招致不幸。古人认为,过度施展聪明才智去探寻他人的秘密和深层思想,非但不会带来好运,反而可能引来灾祸。这种观念的形成,既源于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也反映了他们重视人际和谐,认为过度窥探他人隐私会破坏这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成语“察见渊鱼”应运而生,也常被称作“智料隐匿”,用于形容那些过于精明、能够洞察他人隐私的人。
出  处
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
引  证
1.
合本合追治,以昔人察见渊鱼为戒,姑寝勿问。 宋·刘克庄·《贵溪县缴到进士翁雷龙公扎诉熊大乙将父死尤赖事》
2.
由此可知见事太阴,做事即失其勇……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盖不独谓将为众所忌,且与自己的前进亦复大有妨碍也。 现代·鲁迅·《两地书》·八
3.
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4.
秦少游舌头无骨,王定国察见渊鱼。 宋·释觉范·《跋四君子帖》
5.
传闻市虎犹堪畏,察见渊鱼恐不祥。 元·侯克中·《寄叔文崔中丞》
6.
如欲宣教化、倡忠义,则莫先于利害之实导之矣,导之以利害之实是矣。而综核太过、察见渊鱼,则近于刑名操切。 明·沈炼·《答高子俊书》
7.
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传》·一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