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神牛鬼
[shé shén niú guǐ]
点击听蛇神牛鬼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
比喻
比喻诗文作品意境虚幻,笔触荒诞,富于浪漫色彩;也比喻离奇古怪的人或事物;也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
蛇神:传说中人面蛇身之神。
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鬼:万物的精灵;鬼怪。
例  句
1. 在这个神秘的古老村落里,人们相信夜晚出没的蛇神牛鬼会守护着他们的安宁,为村子带来好运。
2. 他描述的故事中充满了蛇神牛鬼的奇异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
成语故事
唐朝杰出诗人李贺的作品,深邃而富有想象,每一句诗都仿佛穿越了时空,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因此,杜牧在其《李贺诗序》中,以无比崇敬的笔触称赞他:“那跃出海面的鲸鱼,那翻江倒海的巨鳌,那牛头之鬼,蛇身之神,所有这些宏大且奇异的生物与鬼神,在李贺的诗篇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是对李贺诗作中那种超凡脱俗、荒诞不经的意境的极高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鬼蛇神”这一成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描述各种丑恶或荒诞事物的代名词。它不仅被用来比喻那些形形色色的坏人,也用来形容那些充满奇异想象、超越现实的作品或事物。同时,这一成语还衍生出了“蛇神牛鬼”、“牛神蛇鬼”等变体,但意义都大同小异。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唐·杜牧·《李贺诗序》
引  证
1.
读书人做秀才时,三分中却有一分真面目,自登科甲,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来。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
2.
如夏金铸鼎,形模诡诵,虽蛇神牛鬼,庞杂百出,而衣冠礼乐,已胚胎乎其中。 元·王恽·《跋蔡中郎隶书后》
3.
创几许同业联盟、名士联盟,一样是蛇神牛鬼。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
4.
然而言人人殊,故谈玄虚者,以三车九转, 而六艺之用衰;综名实者,尚衡石铸刑书,而结绳之则远;揽风雅者,多花间草堂,而道德之旨溺;传幽怪者,喜蛇神牛鬼,而布菽之轨殊。 明·王士性·《广志绎》
5.
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