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古义
原指(诸葛亮)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
今义
后指与很多人激烈辩论并驳倒对方。
舌战:激烈的辩论。
群: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儒:儒生,旧指读书人。
用法提示
含赞叹意。
例 句
1.
作为年轻的政治新星,他在政治舞台上
舌战群儒
,以独特的政治见解和出色的口才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2.
她在法庭上
舌战群儒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成功地为当事人辩护,赢得了这场官司。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出 处
诸葛亮舌战群儒。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引 证
1.
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近现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2.
他甚至污蔑肃反运动是在“捕风捉影”,分析人事材料就像是“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他还认为肃反运动的成本太大,要以成本和收获来衡量肃反的话,到底怎样?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7.08
3.
御史大夫桑弘羊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舌战群儒,维护了汉武帝的法家路线。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