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扁庆子的智者,门下弟子众多,其中有一位叫孙休的弟子,虽学识渊博,但心态消极,常常自怨自艾。一日,孙休来到扁庆子的居所,满怀抱怨地诉苦道:“我辛勤耕耘却难得丰收,入仕为官又未遇明君赏识,被贬回乡又饱受地方官员的欺凌。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扁庆子听后,平静地回应:“你炫耀自己的才智来凸显他人的无知,以自身的品德高尚来对照他人的不足,如此光明磊落,如同日月高悬。然而,你拥有健全的身体,家庭和睦,未曾遭遇耳聋、目盲、跛足等不幸,相较于许多人来说,已是极大的幸运,又何来抱怨天命之说?你且去吧!”孙休听了这番话,深感惭愧,于是默默离去,内心充满了反思。这便是成语“昭然若揭”的由来,用来形容道理
显而易见,或者真相、本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