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舍本求末
[shě běn qiú mò]
基本释义
贬义
转折
基本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舍:不顾、不追求或放下。
本:事物的根本、基础或最重要的部分。
求:表示想要得到或实现某个目标或目的。
末:次要的部分、枝节或细节。
例 句
1.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应
舍本求末
,而应该首先关注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在学习过程中,他常常
舍本求末
,只追求表面的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
李谔在《上隋文帝革文华书》中写道“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故事是这样的:
隋朝初年,文坛之风受南北朝华美浮艳之影响,过度追求词藻繁华,忽视实质内容。治书侍御史李谔深感忧虑,担心此风气会影响到社会风尚,因此上书隋文帝,呼吁严禁此类文风。
故事中的成语“损本逐末”用于形容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也作“
逐末舍本
”、“
舍本逐末
”、“
舍本从末
”、“舍本求末”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本末倒置
买椟还珠
轻重倒置
舍本逐末
反义词
崇本抑末
追本穷源
正本清源
同义异形
词组
舍本逐末
舍本从末
逐末舍本
弃本逐末
出 处
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春秋·关尹子·《关尹子·一宇》
引 证
1.
为百姓图富教,为国家谋久长,毋瞻徇私情……毋舍本求末,毋畏难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贵于度外。
近代·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
2.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春秋·吕不韦等·《吕氏春秋·上农》
3.
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隋·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
4.
诸家舍本求末,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现代·胡海·《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