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又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太祖赵匡胤一次南下巡视,行至南京城的朱雀门前,他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不禁对身边的大臣赵普提出疑问:“为何不直接写‘朱雀门’,而偏要多加一个‘之’字呢?”赵普回答说:“这里的‘之’是作为语助词使用的。”听到这个解释,赵匡胤哈哈大笑,他调侃道:“这些虚字如‘之’‘乎’‘者’‘也’,真能助得了什么事情吗?”
就这样一个趣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甚至创作了一句谚语来讽刺那些过于追求文辞华丽的人:“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意指只有那些能巧妙运用这些虚字,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秀才。
再后来,成语“之乎者也”就变得广为流传,常被用来讽刺人说话、写文章咬文嚼字,卖弄文墨,不讲实际。这个成语也作“之乎也者”、“者也之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