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点击听蒸蒸日上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述补
基本
形容一天天地向上发展,进展很快。
蒸蒸:上升、兴盛的样子。
日:每天;一天一天地。
上:升起;由低处到高处。
例  句
1. 自从公司换了新的领导团队后,业绩就开始蒸蒸日上,员工们的士气也大为提振。
2. 在新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成语故事
同治十年,浙江鄞县人陈康祺进士及第,后升至刑部员外郎,又任江苏昭文知县。他在公余闲暇之时进行创作,写了一部取材丰富、内容广泛的史料笔记《郎潜纪闻》,记录了很多清代轶事、风土民情,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不少珍贵资料。
其中一节记载了雍正四年,朝廷查出浙江人嗣庭、汪景祺的诗文有悖逆之言。皇帝以浙江民风恶劣为由,禁止该地士人参加科举。两年后,大臣李卫、王国栋、王兰生等人上奏:“两浙人士,省愆悔过,士风丕变,谕准照旧应试。前后三年,浇漓尽革,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意思是:两浙人士已经反省悔过,恳请皇帝下令准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在这三年里,那些轻薄浮躁的风气都已经改变,何况承蒙我朝恩泽已经有两百年之久,情景也越来越好了。后来,成语“蒸蒸日上”便渐渐流传开来,也作“蒸蒸日盛”,指兴旺发达,天天向上。形容发展得很快。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蒸蒸日进
蒸蒸日盛
出  处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先秦·佚名·《诗经·鲁颂·泮水》
引  证
1.
故地方官次第扩充,绰乎有余,孤寒贫废皆可养教,野无菜色鹑衣之民,乡有读书学业之所人心风俗蒸蒸日上。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百三十六回
2.
郎轩中丞励精图治,已有蒸蒸日上之象。 清·刘坤一·《致军机处》
3.
两浙人士,省愆悔过,士风丕变,谕准照旧应试。前后三年,浇漓尽革,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卷十三
4.
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5.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 现代·鲁迅·《坟·灯下漫笔》
6.
近几年因见自成的声望蒸蒸日上,心中不免嫉妒。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四章
7.
像这暑天,还加卖汽水,但营业却蒸蒸日上。 现代·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8.
本来福佑的业务蛮好,真够得上说”蒸蒸日上“这四个字。 现当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一八
9.
天生人而赋之以权利,且赋之以扩充此权利之智识,保护此权利之能力,故听民之自由焉,自治焉,则群治必蒸蒸日上。 近代·梁启超·《论进步》
10.
两浙人士省愆悔过,士风丕变,谕准照旧应试,前后三年,浇漓尽革。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
11.
尤其是特别热情英勇的青年,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近现代·邹韬奋·《抗战以来》·三
12.
倒是现在欧洲各国,民权大张,国势蒸蒸日上。 清·曾朴·《孽海花》·第一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