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
[zhèng tōng rén hé]
点击听政通人和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基本
政令贯彻通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多形容吏治优异,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政:政治,政事。
通:通达。
人:民,民众。
和:和睦。融洽。
例  句
1. 在这个政通人和的时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 这位市长致力于实现政通人和的治理目标,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法制建设等措施,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成语故事
在北宋的庆历年间,范仲淹及其同仁推动的政治革新运动——庆历新政,因诸多内外因素而未能如愿成功。范仲淹因此与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产生矛盾,被贬至邓州。此时,他的挚友滕子京从遥远的湖南寄来一封书信,诚邀范仲淹为新竣工的岳阳楼撰写一篇纪念文章。滕子京还特地寄来一幅《洞庭晚秋图》,意图以此启发范仲淹的文思。范仲淹欣然允诺。庆历六年,范仲淹挥毫泼墨,创作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那些曾经被搁置或荒废的事业也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是对滕子京治理能力的极高赞誉,也体现了范仲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尽管身处逆境,范仲淹仍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这种高尚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即使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也未曾动摇。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时,《岳阳楼记》也是范仲淹对同样遭遇贬谪的滕子京的一种鼓励和安慰,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理想的坚守。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沔州刺史贾载,吾家之良也。理沔州未期月,而政通民和。
唐·贾至·《沔州秋兴亭记》
引  证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 清·鲍廷博·《青本刻〈聊斋志异〉纪事》
3.
濠梁胡侯惟信来为县,刚明正直,不可干以私,行之既久,政通人和。 明·宋濂·《黄文献公祠堂碑》
4.
先叔丽榆公任潮阳太守,二年之间,政通人和,不幸兵变,逼以伪官,终不肯受,攘印而去。 清·魏裔介·《潮阳殉节挽诗序》
5.
你认真,是你的长处,取长而补短,自然政通人和了。 当代·二月河·《雍正皇帝》·三部二三回
6.
许酉山先生治海昌之五年,政通人和,举循吏第一。 清·黄宗羲·《南雷文案·二·念椿许公霍丘宦录序》
7.
为官时,修堤梁,开水渠,薄赋税,明礼义,严法度,办学堂,使兰陵政通人和。 当代·刘志轩、刘如心·《荀子传》·五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