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庆历年间,范仲淹及其同仁推动的政治革新运动——庆历新政,因诸多内外因素而未能如愿成功。范仲淹因此与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产生矛盾,被贬至邓州。此时,他的挚友滕子京从遥远的湖南寄来一封书信,诚邀范仲淹为新竣工的岳阳楼撰写一篇纪念文章。滕子京还特地寄来一幅《洞庭晚秋图》,意图以此启发范仲淹的文思。范仲淹欣然允诺。庆历六年,范仲淹挥毫泼墨,创作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那些曾经被搁置或荒废的事业也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是对滕子京治理能力的极高赞誉,也体现了范仲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尽管身处逆境,范仲淹仍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这种高尚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即使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也未曾动摇。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时,《岳阳楼记》也是范仲淹对同样遭遇贬谪的滕子京的一种鼓励和安慰,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理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