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点击听食古不化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述补
基本
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灵活运用。亦泛指拘泥不能变通。
比喻
比喻生吞活剥,不善于运用,不能吸收精华。
古义
原指学习古人的技法时盲目照搬,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今义
现泛指学习古代知识,不能够按照现时情况加以运用。
食古:指读古书。
不:否定。
化:消化,比喻理解。
例  句
1. 他读书很多,但总是食古不化,不能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
2. 奶奶喜欢按照老方法做事,有时显得食古不化,不太能接受新事物。
3. 有些人做事一味照搬古人经验,食古不化,结果在现代社会行不通。
成语故事
有一本叫《西轩客谈》的书,里面阐述读书和写文章的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好的譬喻,说;“前辈们说,一般人作诗作文,所记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未必都能理解。……譬如喜欢饮食的人,鲜肉呀咸肉呀蔬菜呀,美酒呀名菜呀水果呀,虽然能大吃大喝,但也要能够消化才行,把有营养的物质吸收进去,人才能变得脂润健美。如果是吃了却不能消化,没过多久就全都吐了出来,肉蔬菜果物呀,仍是原样不变,就相当于没吃过这些东西。写文章,也和饮食的这种情况一样。”食古,意即读古书;不化,即是不消化,也就是不理解。食古不化,是说虽然多读古书,但不能理解和使用。这是个很好的譬喻,读书一定要能“化”(理解),“化”了之后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使用;否则,将读过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自己既不会运用,别人也不会弄懂你的意思。正如后来有一本讲绘画的书《玉几山房画外绿》所说:作画贵能自成风格,如果一定要照着古人的作品来画而“食古不化”,结果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食而不化
守经据古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食生不化
食生
引  证
1.
惊人,恐其不根也;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 清·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上·破山和尚语录序》
2.
我们这位朱老伯,一辈子就是误在这经书上头,以致到如今,还是食古不化。 清·李伯元·《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
3.
倘以为这是因为“食古不化”的缘故,那可也并不然。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4.
夫君读书罕出户,食古不化性迂鲁。 清·王韬·《哭伯姊》·诗
5.
公真食古不化。军法乘宜制变,彼一时此一时也。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四六回
6.
老弟,你简直成了食古不化的书呆子!方今之世,何世耶?人方除旧布新之是务,子乃抱残守缺而自封,生存竞争,子其劣败乎? 现代·李劼人·《暴风雨前》·一部一一
7.
象这一类问题,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以致食古不化。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三十六计》
8.
凡物之精者必变.......即如诗家临摹老杜,岂少名手,然食生不化,反受其累。 清·张谦宜·《絸规斋诗谈·一·统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