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学者许谦在其著作《白云集》中犀利地指出:“当今科举选拔人才,过于倚重文辞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士子们竞相追求雕琢辞藻,致使文章显得支离破碎,逻辑混乱。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作品中充斥了浮靡淫邪之语,毫无文学和道德的底线。”这番话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文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当时的科举制度确实存在这样的弊端,它过分强调文辞的华丽和外在形式,而忽视了文章应有的思想深度和实际价值。这种风气促使许多文人过分追求辞藻的堆砌和文采的炫耀,却忽略了文章的内在逻辑和整体结构。因此,许多文章显得零散破碎,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甚至出现了低俗、淫秽的言辞,严重背离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和道德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谦的这一批评观点逐渐凝聚成“支离破碎”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零散残缺,不成整体,以此警示人们追求内在的实质和价值,避免表面浮华和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