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点击听置若罔闻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置:搁;放。
若:像。
罔:无;没有。
闻:听见,听到。
例  句
1. 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课堂纪律,但有些同学仍然置若罔闻,继续交头接耳。
2. 他对于公司的警告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成语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妖书”事件。明朝万历年间,皇帝的继承人问题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大政治问题。神宗皇帝因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这一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双方冲突不断,妖书案便是其中的一桩。在妖书案中,首辅沈一贯和次辅朱赓被指与妖书有牵连,为避嫌疑,两人都闭门不出。此时,内阁仅剩下沈鲤一人主持。沈一贯为了将权力从沈鲤手中夺回,便设法将沈鲤拖入妖书案中。他通过诬陷沈鲤的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希望借此打击沈鲤。当中书官员向沈鲤报告关于郭正域可能涉及妖书的消息时,沈鲤因为心中恼恨沈一贯,选择了“置若罔闻”。他知道如果进行辩驳,极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事端,所以选择了静观其变,不去过问或关心这一消息。由于沈鲤的“置若罔闻”,沈一贯的陷害计划未能成功。而“置若罔闻”这一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某事的态度。
出  处
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阁臣相构》
引  证
1.
复严谕速出迎诏,竟置若罔闻,其悖逆至是,他奚论耶! 明·周顺昌·《福州高珰纪事》
2.
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清·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回
3.
有些人虽然受到了教导,但行动时却把所接受的原理置若罔闻。 当代·江畅·《西方德性思想史》
4.
我则政府置若罔闻,一任无行之暴,而莫或代人民以谋抵抗。 近代·梁启超·《政治与人民》
5.
在运动中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指着鼻子骂他是只“密封罐里的烘苍蝇”,他置若罔闻; 即使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时,他也依然不放下他的专业。 当代·王西彦·《春寒》
6.
……我能够昧着良心, 能够为了自己省心省力,而从此置若罔闻退出战场吗? 当代·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
7.
那老汉对斥责声、议论声置若罔闻, 见车停下, 立即撒腿奔过来使劲擂着车门:”我搭车,我搭车……” 当代·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8.
我每责以大义,冀望他悔过,无奈他置若罔闻,转瞬又故态复萌。 近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重游南洋,爱妻逝世》
9.
我看你们明主,对于宗室被俘,置若罔闻;至于将帅率兵死战,或阵前被擒,或势穷力竭。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10.
她对县太爷的叨叨,根本没往耳朵里去,或许,人的本能,对弹得过多的老调子,耳神经有种抗拒的自卫力量,所以显出一副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样子。 当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二章
11.
如再游移观望,或竟置若罔闻,即不能不声罪致讨矣。 清·林则徐·《会谕义律分别准驳事宜》
12.
不料沿途岗哨,居然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近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二章
13.
若言他人不好,无论真假,置若罔闻。 清·陈確·《陈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