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众怒难犯
[zhòng nù nán fàn]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多指统治者面对群众的力量有所顾忌而不敢任所欲为。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众怒:众人的愤怒。
难:不能;不好。
犯:触犯。
用法提示
含警示意。
易错点
“难”此处不读nàn。
例 句
政府必须认真对待民众的诉求,否则一旦引发
众怒难犯
的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郑国由孔子当政,他建立载书(纪事)制度,根据官位的大小来决定刑罚的轻重。这个办法非常不公平,因此引起各国机关的小官吏以及许多人的反对,他们都不赞成这个法律。孔子遭到反对后恼羞成怒,想要惩罚带头反对的人。子产听说了这个消息,连忙去阻止他,并请求把载书烧毁,孔子反对说:“制载书是用来定国的,如果因为反对的人多而烧毁,是众人来治国了,我们怎能再办理国家的事呢!子产说:“众怒是难犯的,一个人的主张是不能成事的。”于是坚持将载书烧毁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众怒难任
出 处
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
引 证
1.
狗腿子到了知道众怒难犯的时候,就是再怎么胆大的也变成胆小了。
近代·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七章
2.
秀知众怒难犯,不敢出省。及闻河北军悉败,忧懑不知所为。
唐·房玄龄等·《晋书·赵王伦传》
3.
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宋·苏轼·《上皇帝书》
4.
然是非所在,岂节下今日始知?众怒难犯,尚能翻然改图,署司向以恤民为心,乃忍妄自菲薄耶?
现代·李劼人·《大波》·三部三章
5.
兵丁见众怒难犯,乐得顺水推舟,表面作个样子,吆喝弹压,实际跟着看看热闹。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6.
弱而不可轻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
唐·房玄龄等·《晋书·李特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