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末舍本
[zhú mò shě běn]
点击听逐末舍本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古义
原指弃农耕,重工商。
逐:追赶。
末: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
舍:放弃,不要了。
本:中心的,主要的。
用法提示
用于处事。
例  句
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逐末舍本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
成语故事
李谔在《上隋文帝革文华书》中写道“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故事是这样的:
隋朝初年,文坛之风受南北朝华美浮艳之影响,过度追求词藻繁华,忽视实质内容。治书侍御史李谔深感忧虑,担心此风气会影响到社会风尚,因此上书隋文帝,呼吁严禁此类文风。
故事中的成语“损本逐末”用于形容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也作“逐末舍本”、“舍本逐末”、“舍本从末”、“舍本求末”等。
近反义词
引  证
1.
凡此者,典谟之所不道,孔孟之所不言,立学终丧之外,皆汉儒依托附会,逐末舍本,杂谶纬巫觋之言,涂饰耳目,是为拓拔宏所行之王道而已。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齐明帝》
2.
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唐·魏征·《隋书·礼仪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