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 , lù yǒu dòng sǐ gǔ]
点击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转折复句
基本
指富贵人家生活极端奢侈浪费,穷人却在路边冻死饿死。也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朱门:红漆大门,指豪富权贵的家。
酒肉:酒和肉。亦泛指好的饮食。
臭:秽恶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
路:道路,路途。
有:与“无”相对,表示领有。
冻死:因寒冷而使生物死亡。
骨:骨头,骨骼。
例  句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让人不禁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景象,我们急需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不平等。
成语故事
唐朝天宝十四年,杜甫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他毅然离开繁华的长安,前往奉先县探望家人。正当这一年十月,唐玄宗与宠妃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尽享温暖与奢华,对外界的风云变幻却浑然不觉。然而,十一月,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举兵造反,危机已悄然逼近。
杜甫在前往奉先县的途中,途经骊山,目睹了玄宗与贵妃在华清宫中的奢华生活,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贫苦百姓。这种强烈的反差深深触动了杜甫的心灵,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愤慨地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重不公,更展现了贵族与穷人之间悬殊的生活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诗句逐渐演化为成语,用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浪费,而穷人却生活困苦,甚至面临冻饿而死的悲惨境地。它成为了贫富悬殊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深刻反思。
出  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引  证
1.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者,其大多数人之穷困,则奢焉者之朘之而已。 近代·梁启超·《王荆公传》·第七章
2.
心印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却说得冷冷的,意在言外。”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〇回
3.
北平是大地方,从前是辇毂所在,后来也是首善之区,但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方。”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北平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