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自欺欺人
[zì qī qī rén]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自己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用自己都难以深信不疑的话或事情来欺骗别人。
自:本人,己身。
欺:诈骗,蒙混。
人:别人,他人。
用法提示
用于贬义
例 句
1.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却不肯承认,真是
自欺欺人
。
2.
首演失败对她打击很大,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只不过是
自欺欺人
罢了。
3.
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种
自欺欺人
的做法最终会害了他自己。
成语故事
宋代时,禅宗出现了一派禅者,他们打著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名号,却不讲经教、不从师训,以为是脱去文字的束缚来说禅,其实所谈论的都只是些浅薄无根的空话,却自认为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满这一派禅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门文字禅》中认为他们让“佛祖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扫地而尽也”。禅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却用文字说禅,正是对此种现象的一种反省。在书中列有“题古塔主两种自己”一节,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觉禅师之口,说明佛法本来不能用任何事物来加以比喻,因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无实体,只是空,根本无法描述。所谓的“两种自己”,就是落入了形体的对立之中,不合于禅宗的主旨。这些人被自己局限的想法所蒙蔽,还认为自己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并向信徒们传扬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骗自己,又欺骗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来比喻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掩耳盗铃
掩目捕雀
掩人耳目
盗钟掩耳
掩鼻偷香
塞耳盗钟
反义词
实事求是
同义异形
词组
欺人自欺
出 处
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也。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五·题古塔 主两种自己》
引 证
1.
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八
2.
其理本来易明,都被宋以后的三教子孙挟了一肚子
欺人自欺
的心去做经注,把那三教圣人的精义都注歪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一一回
3.
先前的有些所谓文艺家,本未尝没有半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觉得自身的溃败,于是就自欺欺人的用种种美名来掩饰。
现代·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4.
你既痛恨虚假的人类,你必不肯也不屑做那“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作雨”的自欺欺人的事。
现代·冰心·《悟》
5.
若明知是过而不即改,日”此特在外者,不须亟亟,吾当求之独体“,此自欺欺人,不可之大者也。知过之心,即是独体;知而不改,便为有体无用,非真体矣。
清·陈確·《(清)陈確集· 文集一·与吴仲木书》
6.
还有一种轻捷的小道,是:彼此说谎,自欺欺人。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