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
比喻
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今义
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自相:互相。
矛:长矛。
盾:盾牌。
用法提示
含讽刺意。
例 句
1.
他在演讲中声称自己支持环境保护,但随后又提倡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这简直是
自相矛盾
的。
2.
他在商业计划书中既提出了扩大生产规模,又说要控制成本,这种
自相矛盾
的策略让人怀疑其可行性。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卖长矛和盾牌的人,为了兜售自己的东西, 先夸耀他的盾牌很坚固, 什么锋利的武器都不能戳穿它; 接着又吹嘘他的长矛很锋利, 不管什么东西都能戳穿。这时, 有人就问他:“拿你的长矛戳你的盾牌看看怎样?”那个卖矛和盾的人瞠目结舌,无言可答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函矢相攻
前后矛盾
首尾乖互
格格不入
反义词
自圆其说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
同义异形
词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出 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难一》
引 证
1.
观孟坚(班固)《纪》、《志》所言,前后自相矛盾者矣。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
2.
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3.
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
北朝北齐·魏收等·《魏书·儒林传·李业兴》·八四
4.
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北朝北齐·魏收等·《魏书·明亮传》
5.
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6.
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自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
现代·毛泽东·《论持久战》·一〇九
7.
来书所说自相矛盾处亦多,可更详之,令舅府判侍次尝及此否,试为质之,必有至当之说也。
南宋·朱熹·《答方伯谟》
8.
汝毋为班固所欺也,固作《哀皇帝本纪》,既言帝病痿,不能生子,又安能幸我耶?此自相矛盾语也。
清·袁枚·《新齐谐·董贤为神》
9.
吴荪甫终于开口了,却是就等于没说,一句话里就自相矛盾。这不是他向来的样子,王和甫也觉得诧异了。
现代·茅盾·《子夜》·一四
10.
文件本身有许多就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
当代·蒋子龙·《开拓者》
11.
夫沈朗论《诗》,一何狂谬非唯首尾乖张,实亦自相矛盾,其妄作,母乃甚乎!
唐·邱光庭·《新添毛诗序》
12.
(粲)乃单舸至(裴)之高营,切让之曰:“前诸将之议,豫州(裴为西豫州刺史)意所未同,即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异,锋镝便有所归。”
唐·姚察、姚思廉等·《梁书·韦粲传》·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