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看花
[zǒu mǎ kàn huā]
点击听走马看花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连动
基本
骑在马上边走边观看花木。形容抱负实现或游赏时愉快得意的情态。
古义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今义
后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
走:疾行、奔跑。
马: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花:供观赏的植物。
用法提示
用在“敷衍随便”的表述上。
例  句
1. 我虽去过欧洲几次,但都只是走马看花,未作深入了解。
2. 随著旅行团出游,每个景点都只能走马看花,无从仔细欣赏。
3. 读书如走马看花,结果当然是了无心得。
成语故事
在唐朝的中期,诗人孟郊历经多次科举考试的挫折,但他并未因此而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决心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努力,最终踏上仕途的征途。
岁月流转,终于在他46岁那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孟郊成功考取进士,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他换上了新衣,佩戴上象征喜庆的彩带红花,骑上骏马,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尽情驰骋,欣赏那无尽的美景。
长安的繁华与美丽让他叹为观止,而高中进士的喜悦更是让他心满意足。在春风的吹拂下,他骑马疾驰,仿佛要把这整个城市的美景都尽收眼底。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让他忍不住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他从贫困到成功的转变,更描绘了他在春风中骑马疾驰,一日之间尽赏长安美景的豪情壮志。后来,人们从这首诗中提炼出了“走马看花”这个成语,用以形容快速地浏览或观察事物,也可以表达为“走马观花”或“跑马观花”,流传至今。
出  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引  证
1.
某取数过多,受恩罔极。向春风夸(夸)得意,非复走马看花之时;以纪传易编年,徒有绝笔获麟之感。 宋·刘克庄·《赐第谢丞相书》
2.
但愿风调雨顺民安业,我亦走马看花归帝京。 明·于谦·《喜雨行》
3.
忆戊午榜后,曲江秋宴,彼此少年,极走马看花之乐。 清·袁枚·与钱稼轩少司空书
4.
吾兄用意甚深,走马看花,未能领略,望勿介意!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七回
5.
唐诗情深词婉,故有久久吟思莫知其意者;若走马看花,同于不读。 清·吴乔·《围炉诗话》
6.
老年逢春须爱惜,悔不走马看花忙。 清·朱彝尊·《腾笑集·二·偶成》
7.
在巴黎我遇见不少人,他们要我谈印象,谈观感。时间太短了,走马看花,匆匆一瞥,实在谈不出什么。 现代·巴金·《随想录》·十六
8.
三种不同的变化,变幻无限的湖山景色,因此,两个礼拜也只能走马看花。 现代·萧乾·《人生采访·瑞士之行》
9.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背诵三百首诗。 现代·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10.
可惜客人们缺乏欣赏家的兴致,只走马看花地过一下眼,就走出来了。 当代·高云览·《小城春秋》·一三章
11.
走马看花拂绿杨,曲江同赏牡丹香。 宋·杨万里·《和同年李西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