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肉行尸
[zǒu ròu xíng shī]
点击听走肉行尸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指不动脑筋,不做实事,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比喻
比喻徒具形骸,没有灵魂的人。
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
例  句
1. 失去了梦想的他,变得像走肉行尸一般,尽管身体还在,但灵魂已经远去。
2. 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后,他仿佛变成了走肉行尸,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日常的活动,而内心却毫无生气。
成语故事
据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任末的人,他虽出身贫寒,但热爱学习,通过自学终于成为了博学之士。他曾经在一片树林边建起了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并以此作为书房。他用削尖的荆条来代替笔,用树液和烟灰混合制成墨。在月光下,他常熟读诗书;在无月之夜,他就点燃蒿草,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读书时若有心得就会写在衣服上。任末在临终之际对学生们说:“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意思大概是:那些勤奋学习的人,即使离世,也仿佛仍在世间留下了他们的智慧和精神;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纵然活着,也是只能行走但没有灵魂的一具驱壳,毫无生活的意义。成语“行尸走肉”由此诞生,用于比喻庸碌无为、精神空虚、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该成语也被称作“行尸走骨”、“走肉行尸”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冢中枯骨
行尸走骨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大钟面叱之曰)东楼夫子,走肉行尸,若辈恃此冰山,赤日一出,势将压覆。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四·钟雅》
引  证
1.
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
2.
在寻常人看来,甚么东西都是死的,连活着的东西都是死的,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走肉行尸。 现代·郭沫若·《论节奏》
3.
有好器械不往城上运,各城上可派些个腐败大员守城。那一群东西们,就是酒囊饭袋、衣裳架子,腔子里头,上半截是私心,中半截是浑血,下半截是臭粪,真正的走肉行尸,人间的废物! 近代·蔡友梅·《新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