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目睹国家动荡,国土沦丧,内心燃起了重振朝廷、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他所招募的志士仁人,皆是勇猛刚烈、忠诚无畏之士,祖逖待他们如同手足兄弟,视若己出。当时,扬州正遭受严重的饥荒,这些志士们为了生计,时常深入豪门大户中劫富济贫。祖逖对此心知肚明,却以平和的语气关切地询问:“你们又是否在南塘之外,再次为民除害了?”若有人不幸被官府擒获,祖逖总会设法营救,使他们脱离险境。尽管有人因此非议他,他却置若罔闻,泰然处之。
当时,皇帝初到江南,根基未稳,无暇顾及北伐之事。祖逖心怀国家,毅然向皇帝进言:“晋室之乱,非君王失道,乃是藩王内讧,自相残杀,使得北方的夷狄趁虚而入,肆意践踏中原。如今,中原遗民饱受欺凌,人人渴望奋起反击。若君王能振奋国威,委派将领,如我这般有志之士为帅,各地豪杰必定群起响应,即便是沉溺于绝望中的人们,也将重燃斗志。如此,复国雪耻之望,指日可待。望大王勉力为之。”皇帝深受感动,遂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兼任豫州刺史,赐予粮米一千斛,布匹三千,但铠甲兵器则需自行筹措。
于是,祖逖带领着昔日共赴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当船只行至江中,祖逖手持船楫,誓言铿锵:“我祖逖若不能恢复中原,再渡此江,便如这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言辞坚定,悲壮激昂,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渡江之后,他们在江阴驻扎,开始铸造兵器,招募士卒。当兵力达到两千人时,他们继续北上,踏上了收复失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