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冷板凳
[zuò lěng bǎn dèng]
点击听坐冷板凳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比喻
比喻不被重视或受到冷遇。常指担任待遇较差的闲职。也比喻久等接见或长期候差。也比喻商店没生意,或产品没有销路。
古义
旧时多指从事教书等收入菲薄的工作。
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称“坐”。后来把臀部平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称为“坐”。
冷:冷却;温度变低。
板凳:木板面、无靠背的坐具。多为狭长形。
用法提示
含感叹、戏谑意。
例  句
周仲伟虽然好耐性,却也感到坐冷板凳的滋味了。
成语故事
过了五年,有事干又到京中来,问问旧邻,已不见了郭家踪迹,偌大一个京师,也没处查访了。一日,偶去拜访一个亲眷,叫作陈晟。主人未出来,先叫门馆先生出来陪着。只见一个人葳葳蕤蕤踱将出来,认一认,却是郭信。戴着一顶破头巾,穿着一身蓝褛衣服,手臂颤抖抖地叙了一个礼,整椅而坐。黄公看他脸上肌寒之色,殆不可言,恻然问道:“足下何故在此?又如此形状?”郭信叹口气道:“谁晓得这样事?钱财要没有起来,不消用得完,便是这样没有了。”黄公道:“怎么说?”郭信道:“自别尊颜之后,家父不幸弃世。有个继娶的晚母,在丧中罄卷所有,转回娘家。第二日去问,连这家多搬得走了,不知去向。看看家人,多四散逃去,剩得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了。还亏得识得几个字,胡乱在这主家教他小学生度日而已。”黄公道:“家财没有了,许多田业须在, 这是偷不去的。”郭信道:“平日不曾晓得田产之数,也不认得田产在那一块所在,一经父丧,簿籍多不见了,不知还有一亩田在那里。”黄公道:“当初我曾把好言相劝,还记得否?”郭信道:“当初接着东西便用,哪管他来路是怎么样的?只道到底如此。见说道要惜费,正不知惜他做什么。岂知今日一毫也没来处了!”黄公道:“今日这边所得束脩之仪多少?”郭信道:“能有多少?每月千钱,不够充身。图得个朝夕糊口,不去寻柴米就好了。”黄公道:“当时一日之用,也就有一年馆资了。富家儿女到此地位,可怜!可怜!”身边恰带有数百钱,尽数将来送与他,以少见故人之意。少顷,主人出来,黄公又与说了郭信出身富贵光景,教好看待他。郭信不胜感谢,捧了几百个钱,就像获了珍宝一般,紧紧收藏,只去守那冷板凳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打入冷宫
反义词
如日中升
出  处
原来那介雪是须氏的姑娘,当初嫁着一个坐冷板凳的。只因学问平常,教人家子弟,常要教几个白字,所以人家不去请他,连年无馆。
清·佚名·《云仙笑》·二
引  证
1.
原来那介雪是须氏的姑娘,当初嫁着一个坐冷板凳的。只因学问平常,教人家子弟,常要教几个白字,所以人家不去请他。 清·天花藏主人·《云仙笑·又团圆》·(二)
2.
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狲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七回
3.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也过去了;王和甫不见面。周仲伟虽然好耐性,却也感到了坐冷板凳的滋味了。 现代·茅盾·《子夜》·十六
4.
你要是胆量大,像立荪那样,早就升大官发大财了,也不会老是坐冷板凳。 现代·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一
5.
辛楣出路很多,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也去坐冷板凳,我替他惋惜。 现代·钱锺书·《围城》·四
6.
自从他在省立第六中学毕业之后,一直就吵着要进大学,可是他那一钱如命的老子偏不肯答应他,只教他在本乡的一所小学校里坐冷板凳,过着比和尚还苦的生活。 近现代·秦瘦鸥·《同学少年》·一
7.
(苗大年)平日以训蒙糊口,终年坐着张冷板凳,觉着毫无生趣,思量出门去阅历几年。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二〇
8.
可是他,李玉亭,偶然来的时候不凑巧,却教在这里坐冷板凳,岂不是主人家对于他显然有了戒心? 现代·茅盾·《子夜》·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