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揖不拜
[cháng yī bù bài]
点击听长揖不拜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述补
基本
理应跪拜而只行长揖之礼。形容谒见尊贵者时礼节简慢不恭敬。
今义
后用表示既不失礼,又保持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拜: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下跪,低头与腰平,两手至地。后用为行礼的通称。
例  句
1. 在古代,文人墨客相见时,常有人长揖不拜,以示彼此间的平等与尊重。
2. 在现代社会,虽然礼节有所不同,但有时候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人用长揖不拜的方式来表示对长辈或尊贵人物的敬意。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等起兵反抗暴虐的秦王朝。刘邦率领军队西进,和其他将领会合攻打昌邑,没有攻克,于是绕道向西,经过陈留郡的高阳。在高阳,有一个叫郦食其的儒生担任“监门”的职务。他看到刘邦经过城门,认为刘邦是显贵之人,于是决定求见。郦食其走进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在洗脚,并且没有站起来接待客人,态度显得非常傲慢。面对刘邦的傲慢,郦食其并未跪拜,而是做了一个长揖(即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并直言不讳地指出刘邦的态度问题:“您决心诛灭无道的秦王朝,就不应用这种态度见长者。”刘邦听后,马上站起身来,整理好衣冠,郑重地向郦食其道了歉,并请他坐上座,然后请教灭秦的计策。郦食其建议刘邦先计取陈留郡,夺得秦王朝囤积的粮食。刘邦依计而行,果然拿下陈留,获得大批粮食。事后,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以示感激和认可。“长揖不拜”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意思是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但在这个故事中,郦食其的“长揖不拜”实际上是出于对刘邦傲慢态度的批评和指正,展现了郦食其的胆识和智慧。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出  处
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长揖不拜。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引  证
1.
王趋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 明·宋廉·《尊卢沙》
2.
尉缭见秦王,长揖不拜。秦王答礼,置之上座,呼为先生。 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一〇五回
3.
少时,左右引张玉良至。只见玉良威风凛凛,到时长揖不拜,张亮基急起迎让坐。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一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