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中记载:“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段话深刻阐述了君子在处理与万物和百姓关系时的不同态度,强调了爱与仁之间的微妙区别与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君子对万物抱有爱惜之心,但不必以仁德对待它们;而对于百姓,君子则必须以仁德之心相待,但并非意味着要对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亲密无间的感情。只有当君子能够真挚地爱戴自己的亲人时,他才能将这种情感推及到更广泛的百姓身上,实现仁民;而当他真正做到仁民时,便能进一步将这种仁爱的精神延伸到万物之上。这种看似有差别的爱,实际上体现了君子的智慧和理性。他们明白,爱是一种普遍的、广泛的情感,但仁德则是更高层次、更具体的道德要求。君子通过亲爱人、仁民、爱物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对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后来,这段话逐渐演变成为“仁民爱物”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对人民仁爱、对万物爱惜的品德高尚之人。这个成语不仅包含了《孟子》中君子对人与物的态度,还进一步强调了为官者应具备的仁爱贤能之德。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仁民爱物”这一成语中汲取智慧,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万物,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