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子·上仁》中,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子向老子提出了一个疑问,询问为何仁义礼等规范在价值上不如道德来得重要。老子对此回应道:“真正的智者懂得在贫困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他们追求的是道的精神,而非被私欲所驱使而损害生命,也不会因贪婪的利益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他们不会违背道义而随意索取。”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老子提倡的“自然无为”哲学,它鼓励人们即使面临贫困,也应保持内心的平和,坚守道德原则,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
由此,我们有了成语“安贫乐道”,也称作“甘贫乐道”或“安贫守道”,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或理想信念,并因此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个成语的根源就来自于老子与文子的这段对话,它是对“自然无为”和“道德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